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众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症&rdquo,乳腺肿块良恶性如何判断 ;
关键是能否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多年来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
对大多数癌瘤来说
若想提高治愈率
单靠改进治疗方法
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就乳腺癌来讲
近数十年来
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
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
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
在所治疗的病人中
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
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
将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对早期乳腺癌的要求应是微小癌(直径≤0.5cm)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To癌列为早期因为此类癌甚少转移
经手术治疗后
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达90%以上
大量检出此类癌
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多的检出此类早期癌
提出以下几点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
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
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
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2/3
尽管如此
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
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
究其原因
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腺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
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
在此概念指导下
早期癌必然难得检出
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
2.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项:(1)乳腺癌家族史
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曾否患本病;(2)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
或闭经过迟(大于50岁),可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基因变异;(3)大于40岁末育;(4)一侧乳房曾患癌
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
凡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腺癌者
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3.对乳房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
(1)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
较多与乳腺癌并存
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
约半数以上可能为恶性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
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
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变化时
多属生理性
如果增厚组织长期存在
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
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
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
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多应考虑派杰病
作细胞涂片阳性率很高
均应及时作出诊断
(4)乳房痛在绝经前妇女
尤其随月经周期改变
痛的程度也有或轻或重的不同变化时
多属生理性
如痛为局限性
有固定的部位
与月经周期无关或为绝经后妇女
均应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
均需认真查清原因
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腺癌防治的发展方向
当前迫切需要的是
大力普及早期乳腺癌的检诊知识
广泛开展乳腺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
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复诊】
局部复发多数发生在治疗最初几年内(85%在五年内)其中1%~2%第一次出现在10年无瘤存活之后
因此
定期复查
包括乳房摄影是早期诊断15%~20%患者对侧乳房再生癌至关重要的措施
有的病人做保守性手术
例如肿块局部切除
即使复发也不难治愈
这类患者值得密切随访复查
【预后】
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理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肿瘤侵犯范围
1.肿瘤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
预后越差
2.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
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转移位置高
预后差
3.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肿瘤的病理类?a href="http://jbk.39.net/keshi/pifu/4e341.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50%女教师面临乳腺疾病的危险;秃头只潭?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
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特殊型乳腺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
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润性癌比浸润性癌预后好
分化好的肿瘤预后比分化差的好
有些肿瘤恶性程度高
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
肿瘤坏死严重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
预后较差
(三)临床分期TNM分期为临床医师所熟悉期别高预后差
但需认识两点
其一
从分期来讲同属一个期别的病例
腋淋巴结有无转移较肿瘤大小更为重要;其二
临床腋淋巴结检查有无转移常有误差
(四)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 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
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
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
尤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更明显
在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中
孕酮受体更为重要
两项都是阳性者的预后较单一项阳性或两项都是阴性者预后好
【转移与扩散】
与少数几种类别肿瘤例如甲状腺癌相似
乳腺癌的自然病程通常很长
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
从第一个细胞恶变开始计算
经过30多次倍增
瘤体才能达到直径为lcm的球体
这需时7~8年之久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降低死亡率的最好方法是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在肿瘤发生转移前
单用手术和放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病例
一旦发生转移
积极治疗也仅能治愈小部分病人
因此了解乳腺癌的自然规律
有助于选择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案
乳腺癌的扩展可直接向周围可经淋巴道和血流
淋巴结按理应是防止癌细胞从原发肿瘤外逸的第一道屏障
癌细胞若能通过淋巴结屏障通常便累犯锁骨上淋巴结
进而侵入静脉入血
肿瘤除转移腋下淋巴结之外
还可累及胸骨旁淋巴结
多为第二和三
四肋间者
肿瘤位于乳房内半部和乳晕区时更易如此
从这里癌进而累犯纵隔淋巴结
乳腺癌细胞也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
肋间旁支可通过胸廓内静脉进入同侧无名静脉后进入肺循环
乳腺深部组织
胸肌和胸壁的静脉汇入腋静脉
进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
是肺转移的重要途径
肋间静脉流向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最后经上腔静脉入肺
奇静脉系统可通过椎间静脉
椎外静脉丛后组与椎内静脉相连
椎静脉系与腔静脉的血流在腹内压改变时可互相流动
因此
有些患者在未出现腔静脉系(如肺)转移前
先出现颅骨
脊柱
盆骨等转移
长期以来人们便发现乳腺癌在就诊时便可已有远处转移
尽管临床上尚无法诊出
这构成了施行保守化疗的理论基础
今日已能根据肿瘤的大小
受累淋巴结的数目以及其他多种生物特征初步估计出远处微小转移灶存在的危险程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